股骨近端骨折
股骨頭骨折
一、 概述
1.股骨頭骨折是罕見的骨折,占成年人全部骨折0.19%,股骨骨折1.5%。
2.股骨頭骨折屬于囊內骨折,并發癥率高,包括關節炎、缺血性壞死、神經損傷、異位骨化等。
二、損傷機制
多為高暴力損傷,暴力間接作用于髖關節,且與體位有很大相關性。部分屈曲、內旋時,容易發生股骨頭剪切骨折。
三、手術治療及對應產品
股骨頸骨折
一、概述
1.股骨頸骨折是較為常見的骨折,占成年人總骨折的3.6%,股骨骨折的28.21%,股骨近端骨折的40%。
2.股骨頸骨折多見于老年人,男性平均年齡為72歲,女性平均年齡為77歲。年輕患者多由高能量損傷引起。
3.股骨頸骨折屬于囊內骨折,不愈合和缺血壞死發病率高。無移位骨折和移位骨折的不愈合率分別為5%、25%,而兩者的缺血壞死率分別為10%、27%。
4.老年患者臥床后并發癥率及病死率高,因此治療目的是減少患者不適,恢復髖關節功能,從而恢復早期活動。
二、損傷機制
1.直接暴力:
a.高能量損傷:車禍或高空墜落導致。
b.低能量損傷:跌倒時股骨大轉子著地導致股骨頸嵌插骨折。
2.間接暴力:多見于老年骨質疏松患者。
a.內旋或外旋:股骨頸強度無法抵抗肌肉的內旋或外旋力量。
b.垂直暴力:剪切力造成骨折。
三、評估
1.典型表現:
a.移動型骨折:常表現為髖部疼痛、活動受限,下肢可有外旋、外展、短縮畸形,但由于其為關節囊內骨折,較轉子間骨折畸形程度輕。此類患者不應做髖關節活動的檢查,避免進一步移位破壞血供。
b.嵌插型骨折:常表現為腹股溝輕微疼痛,甚至可以正常行走,因此常常不來就診或者漏診,查體可見大轉子部叩擊痛。此類患者可能在受傷一段時間后隨著骨折線吸收轉變成移位骨折入院。
2.老年患者合并癥病史非常重要,明確導致外傷的原因(如意識喪失,暈厥發作等),對治療和處理方案非常關鍵。
四、手術治療及對應產品
股骨轉子間骨折
一、 概述
1. 轉子間骨折占成年人總骨折的3.13%,占成年人股骨骨折的24.56%,占股骨近端骨折的50%。
2. 老年人多發,平均發病年齡是66-76歲。男女發病比例為1:8-1:2,女性的高發病率與絕經后骨骼的代謝異常密切相關。
3. 轉子間骨折屬于囊外骨折,很少影響股骨頭供血,骨折部分為松質骨結構,血運豐富。因此,與股骨頸骨折不同,轉子間骨折發生骨不連和股骨頭壞死的概率很低。
4. 轉子間骨折與股骨頸骨折相比,患者的年齡越大,合并的內科疾病越多,日常生活的依賴性越強,而且經常會有其他部位的骨折病史。
5. 轉子間骨折多為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種內科疾病,手術進行牢固的固定,可以使病人早期活動,減少臥床并發癥,降低病死率,改善生活質量。
6. 老年轉子間骨折患者的圍手術期綜合治療逐漸受到骨科醫生的重視,是股骨轉子間骨折治療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
二、損傷機制
1.直接暴力:老年患者多由于摔倒,髖關節著地,導致骨折;年輕人多由于車禍,高空墜落等高能量暴力導致骨折。
2.間接暴力:髖關節內翻或向前成角的應力導致轉之間骨折;臀中肌和臀小肌強力收縮會導致大轉子骨折;髂腰肌強烈收縮會導致小轉子撕脫性骨折。
三、評估
1.外傷后髖部疼痛,活動受限,無法站立或行走。
2.典型表現:下肢短縮,外旋畸形通常>45°。
3.患側大轉子部可出現腫脹或瘀斑,轉子間部壓痛明顯,軸向扣擊足跟可引發髖部劇烈疼痛。
4.常合并有橈骨遠端骨折、肱骨近端骨折、肋骨骨折、脊柱壓縮骨折,應加以排除。
5.股骨轉子間骨折會伴有隱性失血。
四、手術治療及對應產品
股骨轉子下骨折
一、 概述
1. 轉子下骨折是發生于股骨小轉子及其遠端5cm之內的骨折。
2. 屬于較為常見的骨折,占所有髖部骨折的10%-30%。
3. 應當引起注意的是該區域多發生病理性骨折,據統計17%-35%的轉子下骨折是病理骨折。
4. 轉之下骨折不同于鄰近的轉子間骨折,該區域內骨不連的發生率較高。
二、損傷機制
1.高能量損傷:如機動車事故、高處墜落傷。
2.低能量損傷:如老年性骨質疏松跌到所致骨折,病理性骨折等。
三、評估
1.典型表現為活動障礙和明顯的下肢畸形。
2.對于高能量損傷患者,應當行全面創傷評估,除外合并其他部位損傷。
3.接診患者時,應拆除現場的包扎固定物,除外開放性骨折。
4.股骨轉子下骨折較少合并血管神經損傷,但仍應檢查。
四、手術治療及對應產品
股骨干骨折
一、概述
1.股骨干骨折是發生于股骨小轉子遠側5cm以遠至距股骨內收肌結節5cm以內的骨干骨折。
2.股骨干骨折占成年人股骨骨折的36.27%,主要見于21-30歲年輕男性和31-40歲女性。
3.雙側股骨干骨折的往往合并其他系統的損傷,病死率高達1.5%-5.6%。
4.少數股骨干骨折會伴有內側血管的損傷。
二、損傷機制
1.直接暴力:
a.高能量損傷,如車禍撞擊、擠壓、槍擊等,常見于年輕患者;
b.多導致橫行或粉碎性骨折。
2.間接暴力:
a.高能量損傷,杠桿作用、扭轉作用,如高空墜落、疲勞行軍等,常見于年輕患者;
b.低能量損傷,病理性骨折,常見于老年患者;
c.多導致斜行或螺旋形骨折。
三、評估
1.典型表現:疼痛、畸形、腫脹、活動受限、患肢短縮等。
2.對于高暴力造成的骨折,需重點排除脊柱、骨盆、股骨頸、股骨轉子間部、盆腹腔實質或空腔臟器、血管神經等合并傷。
3.股骨干骨折平均失血量可>1200ml。
四、手術治療及對應產品
股骨遠端骨折
一、概述
1.股骨髁上骨折指距股骨最遠端的9-15cm范圍內的骨折,股骨髁骨折最遠端9cm內的骨折。
2.約占股骨骨折的7%,其中開放性骨折占5%-10%,發病呈雙峰分布,青年男性多因高能量創傷所致,老年患者多為低能量損傷所致。
3.膝關節置換術后的假體周圍骨折的發生率正在逐漸增多。
4.股骨遠端骨折累積膝關節關節面可能造成創傷后關節炎。
二、損傷機制
1.直接暴力:直接作用于骨折部位,高能量損傷多見于車禍、高空墜落等,低能量損傷多見于老年人摔倒所致。
2.間接暴力:內翻、外翻或者旋轉暴力造成同側股骨干骨折的能量軸向傳導所致骨折。
三、評估
1.典型表現:疼痛、腫脹、畸形、活動受限。
2.股骨遠端骨折患者應仔細進行血管、神經評估,特別是骨折向后移位的患者。
3.骨筋膜室綜合征在股骨遠端骨折患者中不常見,與大量出血有關。
四、手術治療及對應產品
常州集碩醫療器械有限公司
Changzhou Geasure Medical Apparatus and Instruments Co., Ltd.
Copyright 2022 集碩醫療 All Right Reserved SEO導航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 常州 蘇ICP備16019767號-1 IPV6